近期,学校举行了一系列建校85周年校友返校活动。其中,航空学院1998级校友中有这样一个宿舍,宿舍成员学的都是航空类相关专业,却涌现出了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内的多位总师。这个宿舍就是1998级17舍330室(后简称17-330)。
17-330的七位舍友上学期间在学校东馆合影(从左至右:李广佳、邵立民、燕照琦、潘建东、石亚军、章仕彪、岳锋)
17-330的七位同学2002年毕业合影(从左至右:李广佳、燕照琦、潘建东、章仕彪、岳锋、邵立民、石亚军)
读书时,七位好友常在一起交流、讨论,彼此的帮助和支持让报国理想更为坚定。毕业时,尽管面临许多薪酬更高的选择,但七位舍友都选择留在行业系统内部工作。20多年过去,七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为祖国做出了贡献。李广佳、石亚军、邵立民分别成长为航空、航海、航天领域的总师。
李广佳,2002年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本科毕业。长期从事无人机的设计与研发工作,现任某型无人机总设计师。
石亚军,2002年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本科毕业。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地效翼船等高性能船研究与设计工作,现任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地效翼船总设计师。
邵立民,2002年西北工业学飞机系本科毕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一直致力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现任神舟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项目技术副经理。
除了李广佳、石亚军、邵立民这三位“三航”领域的总师之外,1998级17舍330宿舍其他几位校友,也都奋战在“三航”领域。且颇有建树——
潘建东,航空工业611所某型飞机结构总师。
章仕彪,中国商飞上飞院强度所载荷部副部长。
燕照琦,中国航空航天工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岳峰,航天四院总师助理。
“在母校求学期间,受到了家国情怀的影响、专业知识的培养,开启了我们报国梦想的征程。”几位总师校友一致认为。
2023年,原飞机系1998级校友返校合影
爱党报国“愿意去”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 是让国人永远难忘的日子,对于学习航空专业,怀揣报国梦想,走进大学还不到一年工大学子们而言,除了悲愤,更多的是充满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勇攀科技高峰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是立志致力于科技强国、为国铸剑决心的坚定。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邵立民讲到:“从1998年进入西工大,就开启了决定我人生价值的四年。”谈到最大的感触,他提到,进入西工大就被学校的整个氛围所触动。老师们工作非常努力敬业,同学们更是奋发图强,绝不浪费一点时间,总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大家,而这种力量正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一种爱党报国、舍我其谁的担当。“我认为这是母校精神文化带给我们的烙印,一种赋予西工大人的气质,是融入血液一生都无法改变的。”邵立民感慨地说。
邵立民校友
在建党百年,一次由单位组织的“各年代航天气动人向党深情告白”活动中,李广佳代表70后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党员,我愿成为行业发展的一颗螺丝钉,把准坐标、精准破题,先锋模范我先行,将理想与信念种在心中,将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将奋斗系与脚下。”
李广佳校友
2002年是98级校友们毕业择业的时间,当时对于985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而言,找一份高薪资的工作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大家都愿意去,我们宿舍没有一个人脱离行业领域,要么深造,要么进入对口行业。大家都认为能把自己的工作同国家的发展、民族事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要永远怀揣家国情怀,只有心怀国家和民族,才能在奋斗中获得源源不断的驱动力。西工大学子的身上都有这种气质,这与母校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是分不开的,而这种爱党报国的情怀也正是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邵立民说到。
信念坚定“留得住”
“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的校风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西工大毕业生,忠于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坚守岗位,低调务实不张扬,突出的也是一个“实”字。实干才是担当,实干才是“信念坚定”的最好体现。
石亚军说,科研的道路永远是艰辛的,特别是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只能靠自己。这就要求科研人员要有“留得住”“耐得住”长期坚守的坚定信念,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用勇气和实力攻坚克难。
勇气就是不怕苦、不怕累,遇到难题,敢于挑战,不怕挫折失败,实力上要具备稳扎稳打务实的态度,对基础原理机理的扎实掌握以及过硬的专业能力。
“上学时老师们要求非常的严格,完成学业非常辛苦。我觉得母校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信念上的力量,就是在你遇到挫折、失败甚至不自信的时候能坚持下来的力量,始终坚信越是困难就说明越接近成功。”石亚军说。
石亚军校友
邵立民所在的团队经常需要找夏天最热的时候在户外做试验,24小时开展监测。期间,他们碰到了许多难题。邵立民说:“我们团队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喊苦喊累。我觉得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考验人耐力的事业,因为大家都拥有自觉的使命感责任感,我们才能有强大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才能战胜研究中的重重困难,以日复一日的钻研不断创新,为国奋斗与争光。”
追求卓越“干得好”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把建设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国家队”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翻开校友的履历看到最多就是“挑战”“突破”“世界领先”等字眼,这些反映的都是校友们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征程中心怀“国之大者”,常葆“进取之心”,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
李广佳所在团队研制的某型无人机虽是从“零”起步,但一开始就向世界最先进水平看齐。“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要干就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虽然起步晚,但是我们定位高,起点高,可以说该无人机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前沿。”对标世界先进水平,飞机总体、气动、飞行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被团队一个一个的拿下了。从刚开始的“飞起来”到“飞得高、飞得远”再到多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过程反映了校友们敢于挑战、精益求精、不断突破的精神品质。“千仞之墙,百炼之钢”,校友们都谈到这种品质与母校精神文化的熏陶濡染是密不可分的。
从“一小班三总师”“民机三总师”再到“一个宿舍涌现多位‘三航’领域总师”,作为谱写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的中坚力量,航空学院培养出了大批的“总师型”人才,学院有着浓郁的“总师育人文化”。进入新时代,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锚定“127”战略目标,结合学院办学和学科特色,进一步挖掘凝练总师摇篮、“总师育人文化”、“总师型”人才雏形的特质和内涵,形成有效的举措做法,将“总师育人文化”发扬光大。
(文字:赵毓梅 赵珍;审核:于辉 马西平)